兒童不應該成為“被強扭的瓜”
當前,在許多地方,早教機構如同今夏的“燒烤”季節,熱得發燙。“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是家長們全心付出的強勁動力。因此,為了能夠贏在起跑線上,這些種類繁多、價格昂貴的早教機構便成了兒童夢魘般的“加油站”。許多家長絲毫不浪費任何業余時間,將諸多尚在幼兒園的孩子渴望的星期天變成了可怕的“星期七”。寒暑假本來是孩子充分放松、盡情享受歡樂的時光,同樣被這些家長們無情地剝奪。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數九寒冬都擋不住家長們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的激情,稚氣未脫的兒童變成了家長們這些任意雕塑的泥胎。
通常情況下,孩子們沒有任何反抗的余地,家長的一句“我們是為你不輸在起跑線上”,貌似體貼關愛,卻讓孩子更感“壓力山大”。尚處于對“起跑線”的懵懂與迷惑中,孩子們已經付出了喪失童趣的代價。家長們也同樣在犧牲——犧牲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事業,犧牲親情、友情。他們心無旁騖、樂于全天候陪讀,而且在孩子“培優”回家后,還要承擔起查漏補缺的任務。
為了保證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,也為了趕超別人,家長們勞心費神,犧牲孩子更多的玩樂時間,用一種近乎“圈養”的方式送孩子進出更多的培優班、天才班。孩子的知識確實在一天天增長,如同一輛貨車,不斷地添貨,但在這種毫不間斷的灌輸下,代表著他們發展水平的思維能力、批判能力、懷疑能力、創新能力并未相應提高。若干年后,他們到了大學或更高人生階段時,這輛超負荷的“貨車”還能再無限添貨物嗎?能夠保證在坎坷、崎嶇的人生道路上不爆胎、不翻車嗎?
那些執迷于“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的家長,無形中扮演了“綁架”孩子的角色,違反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成長規律。表面上看,這些孩子異于常人,表現出別樣的“少年老成”,但這恰恰說明了其童年的殘缺。他們類似于早熟的瓜果,看似熟透了,卻是施用了大量化肥和激素,瓜蒂上還留有青澀的花瓣,或苦或澀或酸。其實,幼稚和天真,是一個人真正走向成熟不可缺少的天然營養,是童年固有的、不可剝奪的有機體。這些失去了童趣的孩子,不僅會逐步喪失創造未來的激情和靈感,也會永久失去人生的快樂。
奉勸那些過于追求“讓孩子贏在起跑線”的家長們,人生其實并沒有起跑線。倘若人為地給孩子設置一道華麗的“起跑線”,無異于給幼小的心靈戴上一副緊箍咒,牢牢地束縛著他們的一切。何不順其自然,讓孩子們的童年充盈著奶聲奶氣的童稚,既無“少年老成”的世故,也無想“贏”怕“輸”的功利,這樣豈不更好?這才是無招勝有招、終身受益的“童子功”!